Search


很值得讀的一篇文章。覺得是我內心寫照

最怕聽到別人說「我愛台灣....

  • Share this:


很值得讀的一篇文章。覺得是我內心寫照

最怕聽到別人說「我愛台灣...」 導演李安:愛不用一直說

時報出版/陳文茜 2018-11-22
中國男人通常不談自己的脆弱,但李安認為很多脆弱時刻,讓他找到了力量,看見了某些溫暖。

陳文茜:中國男人通常不談自己的脆弱,但李安認為很多脆弱時刻,讓他找到了力量,看見了某些溫暖。他把自己放得非常低,有一種中國文明裡特殊的謙虛,以及任何文明裡都欠缺的包容、忍耐和脆弱。在脆和弱的不同概念裡,他提示了每個不同生命所面臨的難題,變成了最會說別人故事的人,某種程度也將自己的人生故事處理的極好。為什麼你覺得脆弱對你那麼重要?

李 安:事實上,我經過很多失敗,脆弱是我的本質,但不曉得為什麼我用戲劇的方式反而表現了我的強項,成為一個成功的示範。

與其說我的成功是從脆弱開始,不如說我很勇敢面對我的脆弱!我不在乎把它拿出來,也因為從事藝術的我有這種真誠,所以才會動人!我因為自己脆弱,所以很能同情別人的脆弱。而戲劇是檢驗人性、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藝術,強的東西不太容易動人,你脆弱時,大家就會替你著急,幫你演戲,而這時是最動人的。我常跟演員說:「如果你表現這麼多,根本就不需要同情,你的作用是讓別人幫你著急,幫你演戲,因為你再怎麼演,也沒有觀眾的腦筋演得好。」

我小時候是個非常瘦弱、容易害怕、容易哭的人,碰到什麼事都要哭,是很沒有用的一個人。看電影如果是哭戲,我會哭到整個戲院都在笑說:「你看,那個小朋友哭得好好玩!」而我還是停不住抽泣。小時候,我就對很多事很有同情心,但也因為我很瘦小,所以常常很害怕。

我父親是校長,但我還是很害怕,不曉得在怕什麼,書也念得不是很好,也不知道為什麼到了四十多歲以後,我竟拍一些別人不敢拍的東西,就是很喜歡!

其實在拍「理性與感性」那部電影時,我一個英文句子都還講不全,但手上卻有英國最好的文學作品、卡司,包括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劍橋、牛津畢業最頂尖的人,平常都不可能講上話,可是我也因此更注意他們的表情,也把它拍出來,還提名七項奧斯卡,事情就這樣一直發生。我常常拍完以後,有一種不可承受之重的感覺,所以,我的人生其實很矛盾,但後來我也認命了,覺得你們喜歡就喜歡吧!

陳文茜:這句話突然感覺有一點驕傲?(現場一片笑聲)

李 安:因為太多的謙虛看起來會有虛偽的感覺。不過,謙虛是我的本性,不是我做出來的,有時我要很體面,因為想為台灣、亞洲人爭面子,這樣就能壯大自己的勇氣,不斷給自己不同的理由讓自己體面一點。

有些台灣人從小到大都在輸的環境、害怕的狀況下長大,內心很脆弱,長大以後,也不是說要強硬,而是你的真誠不光是面對自己的脆弱,有時膽氣壯一點也是真誠的一部分,我盡量訓練自己,不要那麼怕。我有挫折的地方,也有做作的地方,就是你們覺得我還不錯的樣子,那些其實是我做出來的,因為我本性其實是害怕、喜歡躲起來的人。

我一直拍到「斷背山」,我的第九部片子,才覺得其實我還滿不錯的,一下子就可以把事情處理掉,還挺會拍片。我一直拍到第八、九部才有這種感覺,前面都是在很害怕的環境,可是後來就變成必須要學我很怕的東西,不然好像就不夠真誠,後來也有這種心情在裡面。不過,那是一種反求諸己,必須要真誠面對害怕的事情。但拍電影應該要有新鮮感,就像瑪丹娜唱的 「Like a virgin」,也就是「每一次都是第一次做」的那種感覺。

陳文茜:你從小在台灣長大,很愛哭,一直都是輸的感覺,可是到了美國,你怎樣在一個讓你更脆弱的地方,慢慢找到了自己?

李 安:自信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天生的,這個我比較少;另一個是外來給的肯定,當大家給你的肯定多了,你自然就會產生「自己也不錯」的樣子,有一種自信心。像當總統也一樣,一開始可能很害怕,但閱兵幾次以後,那個樣子就出來了,市長也是,幾次會議、演講,樣子就出來了,做導演也一樣,剛開始不敢講話,後來也不曉得為什麼自信就會漸漸出來。

陳文茜:你這麼愛故鄉、愛台灣,在奧斯卡金像獎得獎時刻,謝謝台灣、謝謝台中,對故鄉的感情那麼深,既複雜又糾結、脆弱,但是,你選擇在美國,而且也知道如果你要在世界的電影占有一席之地,要把基礎放在紐約、好萊塢。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兩個不同的結論,你會不會告訴年輕人,愈愛故鄉,不見得要留在故鄉,可以大膽走出去,不管走出來的答案、地點,只需要勇敢的去闖蕩,故鄉永遠都會等待你回來,給你很好的擁抱,就像媽媽一樣?

李 安: 我很害怕大家說「我很愛台灣」,其實壓力好重。不管是愛國、愛鄉,嘴巴講已經讓我覺得很不自然,因為愛家鄉是很自然的事,不需要講,你本來就會。拿出來講時,很可能是家鄉有問題,或是你有問題!這是真心話,不是謙虛,每次聽到「李安愛台灣」、「台灣愛李安」,就會覺得好緊張。像美國開始講「愛國主義」時,就是國家開始出現問題,會考慮是不是還要住在這邊。

陳文茜:我可能沒有講清楚,我很想鼓勵台灣年輕人走出去。

李 安:走出去很好,因為台灣很小,是海島國家,本來就該走出去,尤其現在世界已經全球化,尤其現在通訊、交通這麼發達,心胸應該很開闊。在全球化的時刻,全球會更尊重你的地方性,因為你是特殊的,我認為不要怕,走出去有好處,在美國有一句話說:「你可以把男孩拿到中國城以外,但你不可以把中國城拿到男孩的心以外。」台灣的存在可以具像,也可以抽象,這個世界很大,我們需要和外面學習、交流,互相幫助。

陳文茜:我想幫一般年輕人問一個問題,某個程度來說,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面臨的大環境很不好。你在紐約蹲點那麼久,在那個過程中,是什麼使你堅信自己的理想,不去選擇別人的價值?

李 安:我們這一代經歷了抗戰、內戰,到日本把台灣交還國民黨,而我們父親那一代在抗戰時期長大,經歷風雨變色,他們的憂患意識非常強,也有強烈的大中國情結,當然也有固執的一面,可是傳給我們的是生存力和韌性,也就是很能受氣、吃苦、有骨氣,我父親不喜歡我做電影,但他給了我一種骨氣,所以,我從小就知道人要有骨氣,但我沒有傲氣,外圓內方和生存力、競爭力這些都是他們那一代教給我們很重要的東西。

我父親不喜歡電影,會覺得電影很虛幻,認為若是共產黨打過來怎麼辦?靠什麼活?因為他們經歷過血洗的經驗,是犧牲的一代,也是傳承的一代,當然也將他們的不安、恐懼傳給我們。我們這一代既有憂患意識,也覺得明天會更好,想出國得到更高的學位,學別人的優點長處,不管是在外面發揚,還是回來為國服務,都有「家、國」的觀念和骨氣在心中,我不敢說我們這一代很優秀,但還不錯,在做事方面不像父親那一代那麼古板,比較開通,也受美國、日本、各方面的影響,觀念上比較開通。

但是,我看到台灣這一代的小孩,就比較軟一點,很善良、可愛,可是生存意志比較軟一點,有時你要提醒他們,擔心他們,但素質都非常好,善良又聰明。一個人會反映父母那一代,我們的小孩則反映我們是怎樣的人,而我們反映出的是父母,這個世界已經在變,台灣也一直在變,我希望台灣愈來愈好,生存意志和競爭力不要往下滑,光人好沒有用,要有生存力、競爭力,還要能表現。


Tags:

About author
黃嘉祥早年獲得 “ELLE雜誌“、“Ferragamo”世界年輕設計師選拔的獎項,參與Ferragamo設計的作品現於佛羅倫斯永久收藏。得到這些奬項後, 便隻身赴美國紐約學習藝術課程與芭蕾。面對本土與國際文化的交會,服裝設計作品中皆流露出細膩的台灣傳統文化蘊涵。 2000年首創將花布運用至高級時裝中,創造全球風靡台灣花布的「台灣時尚奇蹟」。2004年,黃嘉祥以自己的英文名字「Jasper Huang」創了自己的服飾品牌。他從台灣文化找出經典元素,並運用在服裝的設計中。「Jasper Huang」不安於傳統元素既有框架,以大膽鮮明的用色、多元異材質的接合,熔鑄傳統台灣的文化語彙與前衛的時尚精神,極具表現張力。 除了定期推出自有品的服裝系列外,也是國內時裝設計界展演、藝文創作、藝人演場會服裝設計的常客,同時還經常擔任各大服裝競賽的評審。2009年黃嘉祥更是獲得國際成衣聯盟服裝設計競賽最佳布料獎,是台灣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設計師。 Jasper Huang (Huang Jia-Xiang )has won champion for young talent fashion design competition for ELLE magazine in year 2000. He was selected as youth design by Ferragamo in 2001, and his work is a permanent collection at the Firenze Palace now. After winning these prizes, he alone went for art and ballet classes in New York, USA. Steeped in local and global culture in his early life, Jasper’s work tends to radiate a delicate sens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connotation. Jasper Huang is the first designer who applies Taiwanese embroidery pattern into high fashion design, and has successfully cause the fashion world be so crazy and pursuing such pattern in year 2000. Jasper established his own brand “Jasper Huang” in 2004 . He masters in applying traditional Taiwanese classics into modern outlook. Jasper’s own brand “Jasper Huang” is best known for his unconventionality and non-stop seeking for vivid color and mergence of multi-material. He masters in applying traditional Taiwanese classics into modern fashion spirit with an expressive method. Except for launching regular collection of his own, Jasper is also a frequent in major local fashion shows and artistic gallery. He is also invited to design the costume of pop song singer, and judge the major fashion petition frequently. In the year of 2009, Jasper Huang won "Best way of working with fabric" award in th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Apparel Federation, IAF. He is the first Taiwanese designer who won such prize.
#旅法畫嘉 #Art #生活在巴黎
View all posts